你也抖肩了吗?我们采访了抖肩舞屏幕后的制作者与屏幕前的师生 | 关注
近日,《Coincidance》翻拍视频在国内高校圈中迅速流行,不少高校学生自制的视频在B站上播放量已过百万,微博话题#高校版抖肩舞#也已破万。“吃瓜网友”纷纷为这些抖肩舞视频贴上了“每天一遍,防止抑郁”的标签,并将其从B站扩散至各社交软件,点赞转发在看“三连”一气呵成。
抖肩舞视频的制作背后有怎样的故事?高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如何看待这一亚文化现象?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抖肩舞系列视频的最初版本,是2015年6月30日账号“Handsome Dancer”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发布的《Coincidance》,由James Manzello、Matt Pavich分别饰演主角Kiki和 Choo-Choo。
在国内,各大高校并不是第一批翻拍者。在2017年,台湾、深圳多家医院也曾仿照该视频自制“白衣大褂”画风的抖肩舞作品。
台湾高雄荣民总医院拍摄的抖肩舞视频截图
今年下半年,国内高校开始了翻拍抖肩舞的尝试。西安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吉林大学等一批学校摄制的视频引爆网络,各所高校学生继而自发加入了这场抖肩舞的“battle”。各种版本的抖肩舞充分发挥了学校特色,从校徽、校训到宿管、新闻发言人,纷纷“抖”了起来。
随后,青春北京、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也关注了这一热潮,转发并汇总了高校版抖肩舞的经典片段,并探讨了热潮折射的文化现象。
专访人大抖肩舞制作者:
“光我自己就看了不下五十遍”
视频火了之后,有没有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高鹏飞(人大新闻学院18级,导演):采访变多了。被校园媒体采访了很多次,还有校外的自媒体找到我。以及我的b站账号涨粉很厉害,从原来400到现在两千多了(笑)。
施星言(人大新闻学院18级,演员):生活好像没什么变化,就是有的时候会被人认出来,第一句就说“你是咱们学校跳抖肩舞的那个女孩儿吗”,我说是的,他们就会说“哇好魔性”(笑)。我觉得在大学的时候没必要什么都不干、只学习,有一个自己参与创作的作品,你就会有收获,如果这个作品恰好引起了很大反响,我觉得是一件特别令人骄傲、值得纪念的事。
在做的过程中有没有碰到什么比较难的事或者有趣的事?
高鹏飞:难的就是憋笑,尤其在西门外面拍的时候,一直都有人过来围观,NG次数最多的拍摄应该就是西门。其次就是在拍摄时考虑剪辑的问题,要提前把拍摄的分镜头都想好,到时候一起拍,剪辑的时候再拆开重组,就是尽量让拍摄的次数减少。
施星言:我们团队小伙伴都很给力,从拍摄到剪辑都很顺利。有趣的事就是拍的时候会被围观,然后会笑场,趁着体测去操场拍的那一段也很有意思。
对于视频里的梗,哪些是你们特殊设计的?
高鹏飞:首先是演员的选择,因为其他学校都是三个或两个男生当主角,刚好我们有一些高颜值的小姐姐演员,并且我们学校男女比的确就是这么回事(笑),可以说算是一个优势。其次就是校徽梗了,这是咱们学校的优势,抖肩舞mv正好是三个人主演,我觉得这简直是为咱们学校量身打造。
你之前在B站上就是一个up主吗?
高鹏飞:是,我是2015年入坑的B站,那会是初中刚毕业,然后和一个小伙伴成立了工作室,一起做鬼畜。那个时候参加15年的鬼畜大赏,还获得了3.9万多的播放量,算是个激励。就感觉B站挺好玩的,上高中更新的频率会低一点,大学之后又高产一些。但是从来都没有像抖肩舞这样爆红过。
你从B站视频中能得到收益吗?
高鹏飞:我参加了激励计划。我之前做了一系列节目,做了关于人大的第一个互动视频,就是《学长带你参观中国人民大学》,那可能是B站第一个关于人大的互动视频,有一万多播放量。当时我觉得好多,但是后来看到抖肩舞,好像那都不是事儿了。那个时候因为影响力达到一定指标了,就会给up主申请激励计划的一个权限,通过播放量、粉丝互动量这些综合评价,然后给你收益。这个视频目前为止收益总共三千多块钱。
你之后有哪些拍摄计划?
高鹏飞:我感觉这种东西就像画画,写歌,写小说一样,不能逼自己。不能因为我想火我就一个劲地去撞破头一样去做一些东西,妙手偶得的比较多。包括之前《流浪人大》也好,抖肩舞也好,我感觉每次我在做这个东西之前,都有一种微妙的嗅觉。当然很多次都是失败的,这次算是比较成功。
支撑你的动力是什么?
高鹏飞:两方面。一方面就是自己吧。我一般都很喜欢去尝试这种新事物,我会很乐意去学加一些特技。我之后的规划可能会把游戏翻拍成真人版。我老家在内蒙古,不像有些人很早就接触了单反那些拍摄道具,我感觉来到北京以后会有很多机会去尝试这些新事物,去做一些之前没有人做过的事情,很刺激。
另一方面的动力,就是粉丝和播放量,感觉很有成就感。我觉得所有的视频创作者都是一样的,有时候晚上睡不着,会躺在床上来回看自己做的视频,可能这个抖肩舞的视频光我自己就看了不下五十遍。
人大版抖肩舞视频截图
对于制作者而言,抖肩舞作品的走红令他们倍增成就感,而在网络上,对抖肩舞的看法可谓五花八门。来看看高校的老师和同学们怎么说吧。
魔性“肩部运动”袭来,你是站还是踩?
乐于其中系
作为研究者,我第一个反应是特别佩服,他们敢做这个事儿,我的年纪是不太敢了。第二个是我觉得他们特别逗。第三个是如果他们愿意继续拍的话,我还愿意继续看。——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
我对于抖肩舞的态度是比较喜欢的,比较魔性吧,我觉得视频的精华就在于主角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他都特别淡定。——许声声
支持。我觉得挺好的一种宣传方式,大家玩得开心,看得开心,也挺有青春气息的,不说有没有传播正能量,至少没有传播负能量。——七分饱
喜欢,感觉很符合互联网传播的特点,节奏轻快,而且整个时间不长,很适合碎片化观看。然后加持了高校这一个元素,让这个视频迅速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我觉得很棒。——小铭同学
旁观路人系
我还没有看过。不过倒是在微博上看到过类似的标题,心里觉得一定是抖音衍生出来的亚文化。我本来对抖音就不感兴趣,所以就没打算打开看。——网路小白可克
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有时候看这个视频完全是对这个高校比较感兴趣。——化星为辰
我没有喜欢或者不喜欢,只是觉得它是当下比较热的一个现象,那既然大家都关注,我也愿意去关注。——南溪
冷漠吐槽系
感觉没什么内涵,挺无聊的,可能没有戳中我吧。——Amandaaa!
青春洋溢vs反差萌?
是什么让抖肩舞走红高校圈
我个人认为抖肩舞在高校圈中走红的原因是因为高校学生对自己身份的认同。高校学生创作者想在社交媒体上这一被广泛“再创作”和传播的题材中加入各个高校的元素,一方面展示了高校学生的幽默诙谐,另一方面也展示出高校学生与一般vlog创作者相比的独特之处。某种程度上,作为自我呈现的策略,从而彰显出自己身份的特点吧。
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这种内容的走红就是B站作为平台特有的。B站是我使用最多的视频分享平台,据我不准确的观察,B站的up主和受众很多都是在校大学生,这个和其他类似的视频分享平台还是很不一样的。某种程度上,这就是B站亚文化的代表和缩影。
——潘文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
就是因为符合大学生的期望吧,就像《歌舞青春》一样吧,毕竟大学确实需要这种充满青春气息的娱乐放松嘛。——七分饱
主要是看跳舞的小哥哥和小姐姐都很好看,歌词改编也很好看。——Joe
滑稽搞笑的场景?尤其是里面的主人公一脸严肃地跳荒谬的舞蹈,说着没有前后关系的台词,就非常具有反差感。当然,还少不了各大高校的推广。——五风十色
我认为这个现象火爆的原因可能是大家觉得这种表现形式比较fashion,而且自己就可以拍起来,也不需要太多的职业技能。而且别的高校都有,自己高校也想去出一款。——化星为辰
因为高校翻拍的抖肩舞展示了名校学生的另一种风貌,更加轻松活泼平易近人,其实拉近了大众与高门学府的距离。——Susanne
视频时间不长很关键。旋律很轻快,甚至很洗脑。而且没有特别多的疑难词汇,即使英语不是很好,也能听明白每句话,朗朗上口。——小铭同学
江南style、小苹果、PPAP……爆款神曲层出不穷,
抖肩舞的传播与过去有何不同?
我觉得(抖肩舞的传播)更多的是通过节点。每个视频都可以看作一个节点,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用户生产内容的时代,以大众传播方式来传播出去的作品,往往是个人来创作的,或者说一个小的非组织性的群体来创作的,所以像抖肩舞这样视频其实也不是第一个了,它在帮我们理解传播模式方面可能有什么特别新鲜的贡献。
可能有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小苹果、老男孩诉求的是整个社会或社会中某一个较大的群体对于某件事情的记忆,但是抖肩舞这件事情(走红的范围)其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就是学生群体。抖肩舞的传播我觉得靠两个群体来支撑,第一个是一个学校做的抖肩舞,对这个学校有身份认同的人会观看和转发。第二个是对于这些大学本身有一些既有印象或者感兴趣的人会转发。也就是outsider和insider这两个群体,这可能跟之前的小苹果之类是不一样的。——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
抖肩舞的特别之处:它有故事性,形成了一套类似模板的东西,方便传播,同时还有再创新的余地,这是抖肩舞与过去那些网络神曲不一样的地方。抖肩舞的生命力,大概在各个学校基本模仿的差不多了可能也就结束了,但也不排除会扩散到其他领域的可能,譬如以前的海草舞也有交警在跳。——lumen.
江南style真的不好模仿,但抖肩舞对场景、团队协调程度的要求明显要低很多,尤其是没有歌词(或者是有可以任意改编的台词),就更容易被模仿,拿来再创作。——五风十色
我觉得不一样,就是江南Style跟小苹果是一个商业策划,是文化产业公司、媒体产业公司制作的两个MV,然后它是为了爆而爆,因为明显就是拍出来想让大家来说这个东西好奇怪,就是审丑嘛。但是抖肩舞一直都是自媒体,自下而上的草根文化的感觉,而且也可以看出,这两种MV的拍摄水平有差别很大的。——小浣熊姐姐
我认为抖肩舞火爆,是因为它在传播上可能满足了一些特点,比如在传播的方式上主要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在B站、微博这些青年人聚集的平台传播,所以会吸引到更多的群体来关注。这种爆点事件的传播转变,从过去的我们被动地接受,到现在我们成为主动的内容的生产者,我觉得这是一种积极的转变,是我们主体性的一种体现。——南溪
Coincidance的爆红或许只是一个coincidence(巧合),但这场抖肩舞的热潮和其他的爆红文化产品一样,看似只是历史的重演,但又透露出一些细微的新意。
对于抖肩舞,你是赞还是踩,或者只是默默抖肩?欢迎在评论区“抖露”你的看法!
本期编辑:蒋贤成 王馨婉 谭录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期回顾
如何规范地引用社交媒体的信息|前沿
透过《申报》广告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消费生活|坊间视觉
特别策划
技术前沿
报道规范
趣闻杂谈
数据新闻习作